首页 / 宁德记录 / 正文

“五化融合” 红帆引航护碧海 ——福建宁德霞浦县溪南镇突出党建引领 破解海上治理难题

作者:学习大军 来源:清新溪南 2021-09-24 14:00:40

  溪南镇位于霞浦县西南方向,是霞浦县沿海重镇,海域面积 111平方公里,海岸线76公里,渔业人口1.5万人,藻类养殖逾万亩,渔排养殖近35万框。其中七星海域面积接近1万亩,渔民363户,党员23名,流动党员31名。这些渔民和党员经常远离陆地,向海而生、与海相伴,存在“岸上找不到党员、海上找不到组织”的问题,从而导致海域基层治理和党建工作出现盲点和薄弱点。2018年,该镇以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为契机,开展“碧海红帆”创建活动,积极探索网格化、常态化、信息化、群众化、法制化“五化融合”党建+基层治理模式,着力打造“一平台一小站三中心”服务“微阵地”(即:渔小二服务平台、鱼香.墨香小站、党群联动互助中心、产业振兴服务中心、信息服务中心),助推党建工作由陆地向海上延伸,着力构筑“让党旗在海上飘扬、让党徽在海上发光、让党员在海上领航”的“碧海红帆”战斗堡垒。

       以组织网格化为基础,筑牢党建“海防线”

  按照“规模适当、管理方便、界定清晰、责任明确”的原则,结合党员分布、渔排规模大小、海域周边村(居)等实际情况,成立了“海上临时党支部”,把沿海村养殖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骨干纳入临时支部管理中。探索渔排村、周边村“双网格、双服务”的管理模式,搭建“海上临时党支部-网格工作组-海域网格长”的海上社区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。以七星海上示范区为中心,由在七星海域片区内具有引领能力的党员干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,由具有引领能力的海上养殖大户担任网格总长,将海区按海域区块划分为5个大网格,设立网格工作组,由沿海村从事养殖行业的“两委”委员担任网格工作组组长,细化若干个小网格,由村支部党员、向海区报到的流动党员等作为海区网格长,形成了纵向到网格、横向到党员的党组织体系和“网中有格,按格定岗,人在格上,事在网中”的服务格局。

  以服务常态化为主轴,构建党群“暖心桥”

  强化党支部服务发展、服务产业、服务群众、服务党员的功能,使党员、党组织在服务中贴近群众、深入群众,在服务中团结群众、引导群众、赢得群众。利用微信小程序、手机APP等手机微端技术和上门服务等形式,动态掌握群众服务需求,努力构建“人在排上坐,事在线上办”常态化的服务机制,让党的声音从陆地向海上延伸,党群服务“不打烊”。以打造“渔小二”服务平台、党群联动互助中心、产业振兴服务中心、信息服务中心“三中心”为载体,努力打造开放、集约、共享的海上党群服务中心。为了将服务向更深层次推进,实现“服务零距离,管理全覆盖,诉求全响应”的目标,建设了“渔小二”服务平台,实行“线上+线下”双向办理模式,开发了“渔小二”服务手机APP,通过手机即可享受到“党员先锋贷、党内业务咨询、临时身份证申领、纠纷调解、劳动争议”等服务。实行“专人值班、专人统一收件”制度,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坐班,统一收集渔排上党员群众办件需求,统一送到镇政府审批办理,将分散审批变集中服务,将“上岸才能办”变“海上即可办”,将“后台审批”变“阳光服务”,大大提升服务水平。加大党支部引领、服务渔业产业、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力度,通过“渔业+组织、渔业+公司、渔业+旅游”的模式,着力打造七星养殖示范片区,助力乡村振兴。推进海域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,加大海域使用金征收力度,通过“以征促收”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。2021年上半年,共征收海域使用金1930多万元,其中4个村增加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。

  以管理信息化为抓手,建设教育“微阵地”

  依托海上渔排转型升级大数据及海上技防建设,运用“互联网+”和大数据平台技术把基层党建、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等内容进行整合,创建“海上智慧渔排”工作亮点。对现有的渔排及海上务工人员、雇工党员、渔民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、青年骨干全面清查和摸底登记,通过渔排“二维码”,给每座渔排一个“身份证”,对渔排上的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信息采集,实现底数清、情况明。开展“一对一”结对活动,为外来流入党员找到“海上之家”。针对渔排上党员作业时间长,学习教育难集中的实际,以海上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,设立“鱼香.墨香小站”,开展党史学习教育、“有空请你来读书”、党员过政治生日,观看红色电影、渔业养殖生产技能讲解、安全知识培训等活动,组织宣讲队伍上渔排,用通俗易懂、贴近基层的语言做好教育培训工作。开设“有声书报亭”,把书‘搬’进党员群众手机里,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便捷性,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,使党史学习教育“声声”入人心。

  以整治群众化为手段,守护海洋“高颜值”

  聚焦海上垃圾回收,以海上渔排党支部为引领,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,采取社会互助自求平衡、政府补助的方式,建立海上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。根据养殖户自身的生产生活习惯和区域养殖设施分布情况,在航道两侧,不定距离设立围栏式悬浮垃圾收储平台,统一制定悬挂醒目的宣传标语,方便周边养殖户往来放置垃圾物,并由专业人员每天定时通过渔船将垃圾收储平台拖至岸边,将垃圾吊装上岸后,再将收储平台归位,实现海上垃圾“集中收集-运送上岸--分类分拣--及时处置”链条化无缝衔接。以养殖区群众为核心力量,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,开展“保护海洋生态,从你我做起”活动,组建溪南海上渔排党员志愿者服务队、海上垃圾服务队,公开举报电话,鼓励群众反映海漂垃圾问题,建立并兑现海漂垃圾奖励政策;组织海上大型养殖户对海上生活垃圾进行回收,从源头上杜绝海上垃圾的新增。目前,在全镇养殖海域内,3200户养殖户全部参与,累计自发设置海上垃圾收储台27个,日均收集垃圾约20多吨,切实有效解决了海漂垃圾源头管控问题。成立党员海上巡察队,每天根据海面、海滩垃圾分布情况派出相应船舶和人员进行常态化巡回,特别是对养殖户设置的垃圾收储平台实行每日上、下午两次巡查,巡察范围覆盖七星、东安、下砚、长腰等约7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、海滩。

  以治理法治化为保障,打造和谐“海社区”

  针对渔排上流动性大、涉海涉渔矛盾纠纷性强,树立“渔民离岸不离党、党员流动不流失”的理念,以提升党的组织凝聚力为切入点,进一步加强党群联系、警民联动、部门协同,将“海上党旗”建成海上综合治理的“灯塔”。全力推动党员力量下沉,打好化解纠纷“主动战”。实施“1+1+N”(即1个临时党支部+1调解小组+N个网格员)的模式。实行“一格一党员,一事一措施”的服务机制机制,由海区临时党支部牵头,党员干部挂职联系网格,配备一支调解小组,由若干支部党员任海区网格长,细分网格由海区养殖党员任网格员,全方位进行工作对接,全面覆盖海区,推动调解工作形成“大联调”工作格局,不断提升调解化解工作时效性,确保发生即调解,调解即解决。同时,突出源头管控,下好矛盾预防“先棋手”。将海上党员、村干部列入信息员队伍中,提前进行信息收集,并建立群众诉求表达、网格巡访问访、矛盾化解督查等机制,对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发现在早、处置在先。同时,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化解的信访矛盾“回头看”,安排网格人员上门回访,保证不出现反复。为了做到党员联户‘一户不漏,一事不落’,建立党员联户AB岗制度,由长期在海区或村内从事养殖的党员担任A岗人员,非党员身份的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和村民组长担任B岗人员。党支部建立党员微信工作群,有事可迅速通过微信群沟通,把党员联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。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id="LA_COLLECT" src="//sdk.51.la/js-sdk-pro.min.js"></script> <script>LA.init({id:"Jitj3V0abALAa7hk",ck:"Jitj3V0abALAa7hk"})</script>